在引起廣泛關注的3Q大戰的時候,有過這樣一個小插曲,羊城晚報的記者問馬化騰,為什么不直接用技術屏蔽360?而馬化騰是這樣子回答的:我是應用層,它是底層!相當于我是“民用”,它是“軍用”。除非直接刪除它。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應用層技術與底層技術的巨大差異。那么什么是底層技術?它又會給信息防泄漏行業帶來什么? 底層技術,所指的就是針對內核模式下運行,緊密貼合硬件的文件系統,設備驅動程序,windows內核程序的修改與二次開發的技術。在信息安全防護系統的防護目標上,無論是移動介質管理,還是主機監控審計,以及非法外聯監控,都涉及到了對硬件的管控。應用層的技術手段在對硬件技術進行管控時,需要通過API函數端口來實現,然而,API函數作為應用層和內核層的連接部分,由于需要照顧使用的廣泛性,所以很容易被繞過、被卸載或被修改,并且它受內核層的控制,導致API函數自身安全性不佳。而底層技術則是使用內核提供的接口,直接對硬件進行管控,因而與其他技術手段相比具有以下的優勢: 首先,在安全性上,底層技術手段主要運行在內核模式下,也就是運行于windows后臺,被當作操作系統的一部分運行來執行,從而無需啟動進程,用戶也感知不到驅動的運行,與運行在應用層技術相比,防繞過,防卸載,更隱蔽,更安全。 其次,在實時性上,因為底層技術手段與windows操作系統同步運行,使得我們可以第一時間及時感知用戶的操作行為,包括硬件的插入、啟動,文件的訪問、操作等等,同時能夠準確記錄、及時阻止。 最后,在高效性上,底層技術手段直接運行在內核模式下,從而做到全局控制所有的操作行為,并且幾乎不影響計算機運行的速度與性能。 隨著國內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高,信息安全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,信息安全產品和廠商短短幾年內大量涌現。雖然眾多的產品和廠商都以信息安全的概念在提供服務,但其實際技術和內容卻千差萬別。眾多的安全產品都能提供類似的功能,但是,其中的大多數都僅僅是采用了應用層的技術手段,導致產品自身的安全性差,容易被破解,容易被繞過。而由廈門天銳科技自主研發的綠盾信息安全管理軟件,則是采用Windows內核的文件過濾驅動實現透明加解密。隨Windows開機而啟動,關機而停止。無法手工停止,保證了加解密的安全。

也正是由于綠盾是內核層實現加解密,對用戶完全透明,用戶打開文件、編輯文件和平常一樣,甚至毫無感覺。同時由于在文件讀寫的時候動態加解密,不產生臨時文件,因此基本不影響速度。加解密由驅動完成,和其他一些采用ApiHook進行加解密的軟件不同,ApiHook技術和應用程序有比較大的關系,要保護的程序需要經過廠家的驗證。綠盾能夠對所有的Windows下運行的軟件進行加密,支持用戶自定義要保護的程序。 |